這個氣候暖和的週末下午,濕潤稍減,我在大門前站崗,迎接來訪的家長,有輛「寶馬」駛來,工友一番好意,讓其暫泊校內。車內一行三人,只有母女入內面見班主任,獨父親留下來等候。
本不以為意,學校的駐堂意大利籍神父在校門前往返進出,正為活動的物資籌謀,他有氣沒氣地向我們訴說那位車主並沒有真正停車熄匙,轉眼又再關窗重開冷氣。我和工友為此都沒有任何實質反應行動,反而身為校董的神父就鍥而不捨,義正詞嚴地再度要求車主關掉引擎,他惟有就範,無奈下車。接著輪到他向我們訴苦,我也沒有給他多少反應,本想建議他不如順度一會班主任,最終打消了此念頭。
大門前放著一疊宗教刊物,是我讀書時愛翻閱的《正委通訊》,當中一篇介紹了一本《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的著作,提及內地人普遍漠視有利效率的規矩(如排隊及遵守交通燈過路),卻不願單獨站出來向一些惡法惡行說不。不禁想起自己此刻縱沒有被權力嚇怕,然而有沒有因利之所在(怕開罪家長),在面對不當行為時不敢聲張;我也搞不清神父是因著信仰而懷抱公義之心,還是我擁有中國人「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劣根性?相信大門前的花草,也會為神父的敢言而心存感謝。
後記
多年前在屯門工作時造訪「屯天」不下數次,目睹他們為學生居民所舉辦的大型書展,雖萬人空巷,依然搞得井井有條,同是天主教學校一分子的我,深愧不如,小思一篇《赤子護法》,精準地道出成功背後的關鍵,不得不讚歎其洞見:話說校長帶領小思往禮堂參觀書展,誤以「出口」進入,站崗的學生隨即請校長和嘉賓,重新以「入口」進入禮堂(其實出入口是並排而列),別人或會認為那名學生迂腐、多此一舉,在小思眼裡是:漠以事小而不循。要知制度確立由來有自,不論該條章則是如何微不足道,若不遵守,只會造成混亂;校長嘉賓一視同仁,也道出了制度不因權力、利益而有所不同,其實這正是國內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慶幸該校圖書館范老師離任多年,學校推廣閱讀的活動繼續維持優良的傳統,可見整個團隊一直以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蕭綺熙:打開書櫃《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通訊12.2009,頁14-15。
小思:赤子護法,明報副刊專欄,2010年2月28日。
Marriot, David, Lacroix Karl: 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左岸文化,2009。
8/3/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