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去年在香港舉行的東亞運動會仍然記憶猶新,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主角,她也有份參與其中,她參加5000米跑步當中獲得第三名,不過參賽者只有三位,大家可能會說:即便她是包尾,那麼有什麼東西值得和我們分享呀?對,很多人經常說要從成功人士的奮鬥故事當中取經,但那些所謂失敗的人又是否一無是處,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這位得第三(或包尾)既運動員名叫Ada,她在30歲之後才開始參加長跑,第一次跑馬拉松,就用了接近5小時才完成,一般人都認為在這個年紀才開始練習長跑,是不會有甚麼成績,而且進步空間亦不會太大。但Ada的堅毅證明了後天的努力是可以打破年齡的局限,每星期練足六天的她,現在可以算是香港的頂尖長跑好手。
讓我談談Ada入選香港隊參戰東亞運的經過,由於她不是全職運動員,所以只能在工餘時間訓練,而政府對長跑運動員的支持實在少得可憐,連提供訓練的場地都欠奉,令到Ada經常要在已被租用踢球的運動場內,與其他飯後散步的街坊在同一條跑道上練習,困難情況可想而知。
最慘的是Ada她一把年紀才參加長跑,所以時常受傷,去年香渣打馬拉松賽事因為教練犯規而被取消成績及一度停賽,加上當時另外一位跑手成績比她好,令到她無法代表香港出戰東亞運半馬拉松項目,為此她曾經一度非常沮喪及意志消沉,但她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在炎炎夏日,三十幾度高溫下積極投入訓練,終於突破自己,在三小時內完成柏林馬拉松,使她獲邀參加東亞運較短途的5000米賽事。雖然5000米只需跑運動場12個圈,比馬拉松跑足足少了93圈,但Ada仍然很珍惜這次機會,加緊鍛鍊。
好景不常,就在東亞運開幕前幾個星期,Ada的舊患復發,傷到連腳也抬不起來,她本想放棄,一直捱到比賽前幾天才稍為好轉,她用意志克服傷患的痛楚,最終順利完成賽事,取得這一面來之不易的銅牌。
Ada的故事給我很深的感受:第一、努力原來是可以打破很多局限,我們在讀書或其他方面,可能在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天份以至學習基礎都未必有別人那麼好,但努力原來是可以改變、甚至有機會將結果扭轉過來。
另外我見到Ada經常受傷,但她每次都好快重新振作,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是否應該學習她這種「忘記昨天,努力今天」的態度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長跑是一種很講求毅力同意志既運動,其他運動亦然,大家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妨抱著長跑的精神,持之以恆去完成,無論最後結果如何,我相信大家都會在盡力的過程當中獲得一份無可替代的滿足感。
28/3/2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