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於籃》是陳葒以寫一群熱愛籃球青少年為題的勵志故事,很適合學生的口味,內容有些像比之稍早出版的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的作品《Slam Dunk》(男兒當入樽)。作者出色之處不在於原創性,而是他能解除教學衛道者的枷鎖,寫一部貼合時下學生生活及文化、貼合時代社會價值觀及實況的作品,從他不避諱地寫學校不時有盤口(賭博)開出,幽自己學校一默便足見他開放的寫作風格,這或者和他多年來一直接觸較低組別(banding)的學生有關。
《青》的陳風就像《Slam Dunk》的三井壽,他和主角傅霖(櫻木?)都要為大考過關而努力,是否似曾相識!
以下是一些我認為寫得精彩的文字,節錄如下:畢竟到球場來打球的人都是熱愛籃球的人,都是以玩球為上。即使是平常在其它地方總是惹事生非的人,到了球場也自覺地遵守球場的規則。球場就像是塊神奇的地方,它沒有身分的不同,沒有階級的對立,沒有財富的差別,只要你在球場上比賽,你就只是一個打球的人。沒有人因為你的背景特殊而對你有任何偏見,不管你是社會上有名譽地位的人,還是剛剛刑滿出獄的新生者;只要你表現出卓越不凡的球技,任何人都會對投以讚賞的目光;只要你射進一球好球,任何人都會由衷心地為你叫好。(頁55)
我想將這場比賽獻給我自己。我今年就要畢業了,在這裡讀了五年,好像沒什麼事值得我懷念和驕傲的。(頁220)
我現在知道,打籃球的真正樂趣不是得分,不是勝利。而是能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我們大家為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雖然辛苦卻十分滿足。(頁222)
我們的社會有許多不公平的現象,但在球場上是不應該存在的。公平競爭優勝劣敗是球場上的定律,也是一切體育比賽的真締。他們把不公平帶到球場,他們已是失敗者,我們不必失望,也不必氣惱。剩下的四秒鐘我們還是有機會贏的。(頁251)
可能我自己都熱愛打球(雖然不是籃球),所以對書中的一些情節特別有感覺。
我另外有一些無聊的發現,就是陳校長可能不太喜愛某些藝人,所以分給他們飾演一些次要的歹角,如林海峰、葛民輝,而廖偉雄在書中比前兩人形象好些,只是反派球隊的後備。陳校長在女校伯裘多年,同區有同是私校的德仁(已停辦),索性在小說將兩校合併,連鄰校都是盛產校花的「保記」(保良局唐乃勤?),取材不避影射,更多的私心相信是在於把帶領學校籃球隊成功的圓夢寄託在虛幻的文字上。
陳葒:青春出於籃,獲益,2005
13/10/2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