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同大家分享一個人的故事,她並非什麼名人偉人,她是各位同學的師姐,幾年前當她還是讀中六時,我嘗試推薦她參加一個獎學金,最後雖然不成功,相信是因為我誤解那個獎學金的性質,而並非她的能力及品行不夠優秀卓越。我今日就將幾年前那篇推薦信讀給大家聽,希望對大家有些得著。
我提名的舊生,是因為覺得她具有一份獨特、難能可貴的生命特質,她在成長過程中亦不因困難而輕言放棄,正面影響身邊人,很值得欣賞及學習。
她最初給我留下印象,是中一時她在陸運會跑步比賽因搶點衝線而仆倒在地。當年的班主任和年紀輕輕的她告訴我,在運動方面她可以「去到好盡」。原來她早在小學時已充份顯示出跑步潛能,在全港性的比賽她不時取得冠亞軍,更在小四時打破60米短跑的香港分齡紀錄。
除了運動天賦,她在其他方面都有卓越表現,例如多次入圍校際朗誦比賽三甲、參與科學比賽、短片創作比賽獲獎等。由於虛心受教,不時在同學甚至老師面對困難時作出鼓勵
支持,故深受歡迎。
一個人的天份同能力固然可透過後天不斷提升及展現,但我最受她感染的卻是她那份不計較個人、甘願犧牲的精神。透過觀察她擔任圖書館領袖生的態度,我感受到她幫助人之後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她也曾參與不少義務工作:如擔任校園電視台及天主教同學會主席,熱衷運動的她自必擔任社長,讓領導才能充分發揮。
由於自小參與田徑訓練,無可避免積累了不少傷患,雖仍不懈練習,但自初中後她已無法再像從前,在大型比賽上有更進一步的成就,她曾許下目標,希望能在中五前擠身為短跑的香港青年代表,可惜因膝傷而無法如願,為此她好一段時間陷入沮喪失望中,但懂事的她明白到成長在基層家庭,不應要家人加重負擔來根治自己的傷患,在傷心過後她再次重新振作起來。
雖一直帶著傷患,她並沒因而放棄田徑,繼續代表學校參加學界比賽,除顯示頑強鬥心,我隱隱然明白到她以自身的能力,默默為團體付出。本不擅長400米,卻替學校跑接力重要一棒;最後一年陸運會,她再度觸傷舊患,稍稍治理後,仍堅持完成社際、班際接力比賽,一般人眼中看似不值得,她卻無怨無尤。我深知當她看到所屬的班、社、學校獲獎,能為別人的快樂獻出一分力,自己就心滿意足。自少受不少師長啟蒙教導的她,未來決意走上教育這一途,將所學回饋小朋友,我相信她那份美德會一直延續下去,繼續感染更多人。
如果要我把這段加上一個總結的話,我會說她的故事係愛德的體現,我明白要做到愛鄰如己的基督精神是難過登天,但我希望大家多些欣賞周圍你所認識或者不太認識的人,每人都有不同的優點或長處,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改進自己。
12/10/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