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

The Holdovers(滯留生)

真性情是否總不見容於學校教育的場域。

昨天看了齣電影The Holdovers(滯留生), 述說一位食古不化老師的故事,事後才看看明報《家明雜感》,正如他所言:要做到一個有原則個性、不群不黨、不理流言蜚語、有愛心同理心,不隨俗賣帳、不輕易妥協,所謂迎風而立的平凡人,談何容易,在現實上往往被認定為怪咖。與其說是屬於對逝去的眷戀,不如說是創作人主觀的美好投射,或作為觀眾一個心裡明知無法踐行的憧憬。

令我深為觸動的是,老師最後無奈選擇放棄了自就學以來,數十年安心立命之校園,為的就僅是維護一名學生。世上總有某些人,為了堅持人皆嗤之以鼻的一些所謂信念價值,而將平穩的前景搗毀。故事自然沒有直白他往後的生活,我想他會為能夠忠於自己磊落個性而心安無悔。

片中最後隱約看到另一位由Michael Provost飾演的學生(覺得成套片佢最型仔),在聖誕假回來時失去了自詡的一把長髮,大概是父母讓他可與一眾好友以直航飛機往返,享受假期的代價。每人心中都有一個opportunity cost, 可以是利益權位或非物質的人和物事。當遇到某個誘人的機會,甚或你珍視的人倫關係生活要維持一定經濟條件,要作出取捨時,很多人都會放棄那些形而上的追求。戲裡所要映襯的,是老師Paul Hunham義無反顧的割捨。孑然半生的他,大概沒有要負累的人,不需要過於算計,所要放棄的看似並不多。

再想深一層,他要離開自孩提開始一直賴以庇蔭的空間,這種突變的衝擊與不安之巨,不足為外人道。當我眼見一些老師因著任教學科在本質上的改變,一切已不再一樣,便毅然退出從事半生的崗位,甚至飄泊他鄉,尋找不確定的路。某些人眼中的逃離放棄,在我看來他們的勇氣與嘗試,比很多留下來坐擁及獲取更多的,更值得欣賞。正如我相信學生Angus Tully必定會珍惜老師的犧牲挽回來的機會,在往後的人生路途上做一個更好的人,便是無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