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角楊千嬅在電影訪問花絮說夫婦生出問題,第三者未必是主因,更在於兩人步伐不一。劇本創作人陳心遙及黃修平太概和我同齡或稍長一點,從三位主角讀預科的年份估計得到。當然飾演踏入社會廿年的成年版手工王的林海峰必較年長,可見藝人都像吃了防腐劑^^。我感到電影作者認為一對情投意合的夫婦,價值取向必須相契合或相近,當一方「忘記」了,或另一方「記起」了,關係就會出現問題。電影後段藉夫婦合作,完成兒時好友未完的飛翔心願,彷彿帶他們回到初心原點,尋回那莫失莫忘的夢想憶記,倆口子就能重新得力,繼續面對仍得繼續的殘酷社會。夫婦最終如何?之後如何?有謂意猶未盡,但編劇確不應交代,也是沒法交代的。
「為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一息尚存,仍然覺得夢想要完成」。《狂舞派》的詰問,在余鳳芝的自言自語中回答了(那一幕像極「打波先黎落雨」廣告場景,導演應帶有深意。望天打卦的肥仔變為女生,也令可觀性增加^^)。我看到電影對成就夢想有更廣闊的胸懷,「成功不必在我」,延續他人(摯友)的夢想心願,也算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更是一種承傳/成全的大愛精神。夫婦沒有成為飛機師,但我彷彿看到了他們會重新在轄制的工作及生活上,帶著曾經遺下了的夢(夢遺^^),這樣的人生走下去,才不至於純然出賣靈魂與軀殼,然後等待放假狂食同玩。大把人手停口停,雖然請假回母校做義工有點中產意味,希望無損其表達樂觀應世的深意。結尾舊生與師弟妹大夥兒同在雷達山放飛機,作者大概想表達承傳精神,是我們社會得以延續發展的曙光。用心溝通合力,在困難黑暗中相濡以沬前行,為各自沒有計劃書的夢想努力,互相包容,締建更適合成真作夢的我城,說不準我們身邊就有一位真的會飛的博文!
慈:夢與愛的結合,會是最純粹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