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之前,我從facebook上得知溫老師有回收廢紙的習慣,他更會按大小厚薄來分類,雖然後來聽他說回收商最後都是將它們混在一起處理。但我都非常欣賞他的細心。我想到自己在外用餐時一向會用紙巾抺咀,製造了很多不能再用的廢紙,我回想自己大概小學一二年班那時,媽咪仲會叫我帶手巾仔番學,我於是再次用番手巾仔代替紙巾抺咀抺手,當然如果抺鼻涕時都會用番紙巾。
另外,在楊老師未退休之前,我經常見到他經過走廊時,替沒有人的課室關掉電燈、風扇甚至冷氣,他是一位身體力行的人,不會只講不做。受到他的感染,我亦都為自己在家裡用電定下一個標準,就是以人數為單位,如果只有兩個人在家中,在晚上開的燈就不應多於兩盞,雖然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時忘記,但我會繼續努力改善的。
除了老師,學生亦影響了我去愛惜資源,圖書館學會每年都會舉辦聖誕聯歡會,有次幹事開會時建議參加者要自備餐具,在派對當晚真的有不少同學自備叉、食物盒、甚至杯,於是我仿效同學在手提袋帶備叉和羹,以備不時之需。
講到食的話,我都想提一提我有時會去安蔭上面買燒味飯食,我學習鍾老師自攜食物盒,避免使用難以分解的發泡膠;另外我有時會見到伍健明老師去安蔭商場二樓的酒樓用膳,不坐升降機,反而徒步上樓梯,他這樣做節省不少能源,亦算是飯前運動的一種,當然我最近才知道伍老師從前是一名運動健將,伍老師是我的前輩尚且如此,我又怎可以躲懶呢!因此但凡兩層樓或以下的距離,我都會選擇徒步而不搭升降機。其實我自己正考慮不駕車,這樣做才算對社會環境作更大的改善,不過我未必會像楊偉雄老師般踏單車返學,而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以上只是我所認識的老師、同學如何去愛護周圍環境,相信大家如果肯用心,必定會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關懷我們身邊的人和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