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劉進圖遇襲與必要的沉默,有關係麼?


上一次崇拜聽道,牧師竟然鮮有地提及劉進圖事件,不過當天講題是「必要的沉默」,借用這個被人鬧爆,及譏為河蟹的作文題目,吸引年青會眾,本來無可厚非,無奈演說內容竟和考評局被詬病的成因如出一轍,他找來這個社會議題當演說佐料,卻又避重就輕,輕輕帶過,我情可他不說還好。

沒記錯他是說劉被斬後,劉的言行正正體驗了必要的沉默。天呀,如果屬實,豈不是行兇者得逞,暴力使人寒蟬!他到底是否認為教友沒細察事件來龍去脈,還是心想買明報看的人不多,便意圖蒙混過關。如稍加留意事態發展,便知道劉手術後很快就清醒過來,他在醫院治療期間陸續寫了十幾篇文章,有感謝神、感激醫護人員、因謹守崗位的傳媒同業而感觸,受堅定志向的傳理系學生所感動、當然還有手術剛完那刻錄下的那兩句「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肺腑感言,正正是公開向擁抱良知、捍衛新聞言論自由的熱心市民所說的一番話,我可以肯定地說,他比往日做總編時及被調職後更不沉默,反而更真誠地說出心底的說話及對社會的期許。

至於牧師,我不敢測度他的內心在想些什麼,只是讓我儆醒自己要用心去了解神的話語及意旨,不要存有私心。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關懷社會及愛惜環境的小小建議

今年我聽過不少老師在早會同大家分享如何關懷及尊重別人,我自己獲益良多,明白到不單止要用說話及亦要用行動去關心身邊的人。我想到除此之外,其實亦可對我們的社會表現出關懷及愛惜。


在幾個月之前,我從facebook上得知溫老師有回收廢紙的習慣,他更會按大小厚薄來分類,雖然後來聽他說回收商最後都是將它們混在一起處理。但我都非常欣賞他的細心。我想到自己在外用餐時一向會用紙巾抺咀,製造了很多不能再用的廢紙,我回想自己大概小學一二年班那時,媽咪仲會叫我帶手巾仔番學,我於是再次用番手巾仔代替紙巾抺咀抺手,當然如果抺鼻涕時都會用番紙巾。


另外,在楊老師未退休之前,我經常見到他經過走廊時,替沒有人的課室關掉電燈、風扇甚至冷氣,他是一位身體力行的人,不會只講不做。受到他的感染,我亦都為自己在家裡用電定下一個標準,就是以人數為單位,如果只有兩個人在家中,在晚上開的燈就不應多於兩盞,雖然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時忘記,但我會繼續努力改善的。


除了老師,學生亦影響了我去愛惜資源,圖書館學會每年都會舉辦聖誕聯歡會,有次幹事開會時建議參加者要自備餐具,在派對當晚真的有不少同學自備叉、食物盒、甚至杯,於是我仿效同學在手提袋帶備叉和羹,以備不時之需。


講到食的話,我都想提一提我有時會去安蔭上面買燒味飯食,我學習鍾老師自攜食物盒,避免使用難以分解的發泡膠;另外我有時會見到伍健明老師去安蔭商場二樓的酒樓用膳,不坐升降機,反而徒步上樓梯,他這樣做節省不少能源,亦算是飯前運動的一種,當然我最近才知道伍老師從前是一名運動健將,伍老師是我的前輩尚且如此,我又怎可以躲懶呢!因此但凡兩層樓或以下的距離,我都會選擇徒步而不搭升降機。其實我自己正考慮不駕車,這樣做才算對社會環境作更大的改善,不過我未必會像楊偉雄老師般踏單車返學,而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以上只是我所認識的老師、同學如何去愛護周圍環境,相信大家如果肯用心,必定會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關懷我們身邊的人和事。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化作焦炭也相思

沒有下雨的日子,極目遠山的台灣相思,樹冠鋪上一層金黃,花色與其他喬木相間,配合此間溫度,頗有秋涼黃葉散逸之意。憶起十八年前,曾與學生細味張曉風那句「化作焦炭也相思」,不免感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5月4日


才幾天光景,說清楚一點,不過是一兩場陣雨,那些小黃「蒲公英」已幾近全部掉下來,台灣相思回復舊觀,艷麗綽約從來不是你的神態個性。拾起落紅,想帶一株回家,終究放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又何苦強求呢!5月9日

相片來源
http://olivaryolio.blogspot.hk/
http://blog.udn.com/leelijohn/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活得招積,死不足惜:記陳偉霖週會分享

第一次知道有陳偉霖這人,是「獨立媒體」報道他的喪禮,覺得他樣子像極RubberBand的「泥鯭」,給人的印象是個不學無術,標奇立異的80後。及後他的著作《我的遺書》當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10本好書,在老師的提議下,嘗試接觸這位「奇」人,對他認識多了,開始有所改觀。他一出生原是個不幸,竟造就出這位平易近人、樂於助人,對周遭事情的看法有破有立,而非純粹憤世嫉俗的青年。 


天生患有皮膚癌,「今日唔知聽日事」,並沒有阻礙他奮力追夢,週會講座主題「活得招積,死不足惜」,正正道出他的人生觀:只要活出自我價值,又豈在乎朝朝暮暮。原來陳偉霖一直躬行實踐,為他人成就夢想,可以說是以生命燃亮別人。他幽默地告訴同學,夢想,是需要先行認識的,他曾幫助一位臨終者一圓維港升空夢,長者在坐上直昇機一刻方知自己畏高,人原是要體驗過實踐過,才知道那是否屬於自己的夢想,正如他的座右銘I like what I do,讓我們省悟到不應「想做就去做」。
  

有幸參與週會的同學都深深被他的分享吸引著,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他的人生經歷,對自己滿有得著。同學在講座末段意猶未盡,紛紛踴躍提問,其中有向陳偉霖求教,當所追求的價值與成人出現衝突矛盾時,應如何自處。他的回應是以麵包譬作生活,認為以夢想先行,總會有包可吃,只要不介意吃些什麼,就應該去堅持。這個啟示不獨是同學,連在場不少老師都深表認同。 


他亦寄語同學,勿把公開考試成績定賢愚,這種主流價值觀看得太重。陳偉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應該是由自己去「呈現」給人家看。他最後勉勵同學,假若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這番說話出自一出世便被批活不過三歲,卻仍堅持追夢的陳偉霖口中,就更添說服力了。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記於2014年元旦

早上:歌連臣角
兩株百合,一個半開,一個含苞,代表太太和我對你的敬意,亦代表你對香港、中國民主進步的期許。華叔,你離開我們已有三年了,我們會繼續努力,終有一天,自由之花必能綻放。

下午:維園至遮打道
六時過後,頗有涼意,卻不減在遮打道集會爭取真普選人士的熱情。

隨後,有菲傭走過來相問我們集結所為何事,我告之是為爭取真普選特首,她們說也看到權貴掌管了香港,反不如菲國貧民亦可有一票。我本已對菲阿奎諾總統沒有好感,深知普選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沒有真正的選擇,香港現存的問題只會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