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十年天地兩茫茫:重看《天與地》

煲劇後順度拿Paul Wong Collection CD聽聽,其中<逃>近日頗有感受。


早兩個禮拜因朋友要攞樽,連帶只同佢食過一餐晏仔,也要自我區隔,除了在家網課煮吃洗,聽歌揭頁捽手機,重看了十年前的劇集《天與地》。恩怨情仇橋段,時政影射或許過氣,但對人情關係、善惡本性掙扎的刻劃,就不受時空所限,令人一再反思。

當年坊間劇評不少,甚至一集集咁寫,或從配樂選曲評論,近日看到以下兩篇:

網誌「詩憶曼遊」:〈天與地〉,2019年5月13日

http://charmainedrama.blogspot.com/2019/05/blog-post.html?m=1

這位佘詩曼fan說《天》是她顛峰之作,屬個人意見,多少反映其對佘往內地發展的惡感,更甚於她後期在TVB的作品。

金句連連反而是其次,說該劇如文學經典隨年齡經歷增長,重看而感受不同,亦似乎過譽,但所說人到中年後的各種問題與危機,確帶出共鳴。諸如「不安穩的工作、營役討生活的現實、發現夢想不過是夢,再沒有年少時不顧一切追夢的浪漫;努力工作提早退休、較多家庭生活的兩難與衝突;最愛是誰?背叛或寛恕?什麼才是感情婚姻的出口」等。於我而言,還有因價值信念不同而漸行漸遠,友誼失落的慨嘆。

小點:〈天與地:女性情感失落的哀歌〉,2011年12月23日

https://www.inmediahk.net/%E5%A4%A9%E8%88%87%E5%9C%B0-%EF%BC%8D-%E5%A5%B3%E6%80%A7%E6%83%85%E6%84%9F%E5%A4%B1%E8%90%BD%E7%9A%84%E5%93%80%E6%AD%8C

治療師DOT說「人容易混淆愛(love)與愛的沉溺(love addiction)。成熟的愛包括彼此愛護、尊重、珍惜、信任、接納和分享悲喜等;而愛的沉溺卻彷似失去選擇的權利,一心只想擁有,或是病態地依附著對方(pathological attachment)。當我們說愛,是彼此相愛?是堅守的苦等?還是不自覺地沉溺?

DOT喜歡劇集初期描寫Gina與鼓佬淡然卻很真實的婚姻關係,卻對她及各人某種不現實的愛的沉溺感到無奈。說教容易踐行難,戲外世界無時無刻在上映相近情節,宿命真的難懂難違。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一夜胡說

 

一餐已13件難以消化的膠物,還未計膠袋、竹筷及其包裝、一式3張單據,罪過。

葵涌

晚八時,食環外判清洗太平地,夾在黃金冰室與國寶之家的石蔭路第二休憩花園,只幾張長凳,卻坐滿食客,有的只能坐上石壆。在曾爆發疫病的院舍門前趕忙地吃,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荃灣

巴士站旁的大河道第一休憩處,食客佔去六張長凳之四,除了孤獨的美食家們,也見三兩青年在節日慶祝前分吃日式食物。原來還有手拿外賣的佇立著,流露了對其他除罩吃喝者顧慮的眼神。終於等到有隔開的位了。


卓明

望著這個露天雅座,記起廿二年前這一個夜,購衣後獨自走上當時仍與幼稚園共用的教會,報佳音活動早已完結,傳道人仍在和青年們彈著結他哼著歌吹著水,那時他送予我的結他,早已不知方向。


只聞其聲

今夜在小巴上隱約聽見歡愉的歌聲,也見過一對站在街上派發物事,現在只能化整為零,似從前的警察二人一小隊行beat去報佳音吧。


務虛造假

將近一年前的冬雨之夜,我在內地某個城鎮,某通宵經營的炸雞店喫茶看書,鄰座一位長者和衣憩睡,共享暖氣。這位「肯」難民,讓我明白到貧窮無處不在,管它是否貧困縣還是已脫貧摘帽。並且在那時,誰又料到,收收埋埋,蓄意隱瞞病毒的毗鄰省巿,造成蔓延全球的共業,禍延至今。

24/1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