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連儂牆 |
六四前一年,捷克首都布拉格,群眾在一幅牆上寫上反抗標語,表達對共產政權的不滿,牆上早已有John Lennon的肖像及歌詞,及後發展成警察與學生的衝突,儘管當局曾專門找人重新還原,但每次重繪後的一天,牆身又再被鮮花圖案和詩歌填滿。連儂牆成為青年表達理想、自由、愛與和平的象徵。
 |
十架山上十架亂放,有種庶民自發的粗獷美,與連儂牆如出一轍 |
想起曾到過東歐小國立陶宛的一座山頭,佈滿上以萬計的十字架,同是一種面對極權壓迫的抗議,十架源於十九世紀時民眾悼念兩次反俄起義的犧牲者,後來該國再被蘇共統治,人民不畏推土機及灌水淹沒的威嚇,十架被強拆後又重新豎起,藉著信仰的堅持表示忠於自己的身份,成了和平抵抗的象徵。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遭受強鄰納粹德國及蘇俄共產的輪替管治,歷經二百年的不屈抗爭才重享自由空氣。
一年前雨中徒步前往這個屬於盼望、和平、愛與犧牲的地方,遇上一位英籍旅人,每年總會朝聖般待上半天,對香港薄有關心的他說:法治大概是我城僅餘最重要的東西吧。此刻回想,不無悲愴。
 |
雨中偶遇的壯漢,每年皆到此丘沉澱心靈,但也要來一罐啤酒。 |
先賢及各地人民走過血與淚交織的道路,告訴我們:時間與堅持,是一切改變的經緯,數以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窺見曙光。這是個令人氣餒的現實,又像是自我安慰的說辭。
想到一直以來是否只是各自各攀上小丘,插起一兩支十字架、或貼上幾片memo紙,便感覺良好地離去。我還願意辛苦一點多走一步,持續地向更多後來者傳承、傳揚嗎?在恰似很漫長的個多月以來,深深明白到不忘互勉扶持,長路上方能有力繼續走下去。
 |
香港連儂牆的守護者,貫徹和平抗爭的精神,圖為九龍灣連儂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