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患有皮膚癌,「今日唔知聽日事」,並沒有阻礙他奮力追夢,週會講座主題「活得招積,死不足惜」,正正道出他的人生觀:只要活出自我價值,又豈在乎朝朝暮暮。原來陳偉霖一直躬行實踐,為他人成就夢想,可以說是以生命燃亮別人。他幽默地告訴同學,夢想,是需要先行認識的,他曾幫助一位臨終者一圓維港升空夢,長者在坐上直昇機一刻方知自己畏高,人原是要體驗過實踐過,才知道那是否屬於自己的夢想,正如他的座右銘I like what I do,讓我們省悟到不應「想做就去做」。
有幸參與週會的同學都深深被他的分享吸引著,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他的人生經歷,對自己滿有得著。同學在講座末段意猶未盡,紛紛踴躍提問,其中有向陳偉霖求教,當所追求的價值與成人出現衝突矛盾時,應如何自處。他的回應是以麵包譬作生活,認為以夢想先行,總會有包可吃,只要不介意吃些什麼,就應該去堅持。這個啟示不獨是同學,連在場不少老師都深表認同。
他亦寄語同學,勿把公開考試成績定賢愚,這種主流價值觀看得太重。陳偉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應該是由自己去「呈現」給人家看。他最後勉勵同學,假若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這番說話出自一出世便被批活不過三歲,卻仍堅持追夢的陳偉霖口中,就更添說服力了。